首页>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招聘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

公立医院 三甲 1000-3000人
单位地址:广东省深圳市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布澜路29号
专业培训 岗位晋升 节日福利 带薪年假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简介
一、概述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原深圳市东湖医院)始建于1985年, 2010年10月医院整体搬迁至新院址—深圳市龙岗区布吉李朗,是由深圳市政府创办的一所大型现代化“强专科,大综合”的市属三级传染病专科医院。主要承担深圳市及周边港、澳、珠海、东莞、惠州地区的传染病与重大疫情的防控以及深圳市2000万市民的综合医疗服务。医院积极响应深圳市政府“东进战略”要求,同时围绕 “一体两翼、四支柱八支撑”建设方针,全院一体发展,以感染病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与器官移植中心建设为两翼,以肝病、肺病、艾滋病、新发传染病四大医学中心建设为支柱,全力建设八个综合专科为支撑,打造深圳市医疗高地。

医院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8万平方米,编制病床784张,实际开放床位800余张,是目前国内医院中设计较先进、设备配置较高的医院之一。现有建筑单体14栋,以“院中院”布局,综合科、肝病、感染病、肺科均有独立的住院楼及门诊挂号、收费、化验检查系统。医院现有员工1369人,其中高级职称243人,博士后13人,博士55人,硕士21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享受深圳市特殊津贴专家2人,省市学科带头人18人。现有博士研究生导师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5人。为广东医科大学非直属附属医院、中山大学、武汉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博士及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单位,南华大学实习基地。医院秉承“深圳速度”崛起和转型,2010年以来,医院各项业务量以年均30度持续增长。

二、学科建设与影响力
医院大力推动重点学科建设,先后建成包括感染病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在内的15个国家及省市重点专科、重点实验室。感染病科成立于1985年,现有床位385张,由结核病科、肝病科、艾滋病科、传染病科、感染ICU、人工肝室、深圳市肝病研究所、广东省新发传染病诊治重点实验室等组成,下设有肝病、肺病、艾滋病、新发传染病4个医学中心。在32年的发展历程中,感染科以其独有的特色和优势不断发展壮大,综合实力处于国内同行列先进水平。2005年肝病专业、艾滋病专业、结核病专业同时成为国家临床药物试验基地;2006年医院成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传染病专业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单位;2008年感染病科被评为广东省传染病特色专科;2011年肝病、结核病和新发传染病同时获得深圳市临床重点专科;2011、2012年又分别获得广东省新发传染病诊治重点实验室与广东省中医传染病诊疗技术实验室。2013年医院感染科获得国家感染病临床重点专科、广东省感染性疾病临床重点专科,目前已成为深、港、澳及珠、莞、惠等珠三角地区规模、设备先进、功能完善的感染病与传染病诊疗与研究中心之一。

2003年医院共收治非典确诊病例46例,疑似病例390例。以预防性服药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实现了全院无一例SARS 病人院内死亡,600多名职工无一例院内感染的“深圳神话 ”。2006年通过有关特异性抗体免疫方法治愈深圳首例人禽流感患者,经验总结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并被列入国家战略物质储备。2009年全球猪流感大爆发,全院收治了来自全球五大洲66个国家和地区的1166例甲流隔离观察患者。2013年至今我院共收治重症禽流感患者44例,借助感染病重点实验室平台,对全部患者实现了精准诊断,指导临床抢救治疗,病死率9.1低于全国38.6死率。

借力市委市政府“三名工程”,医院以“柔性引才”为基本思路,以培养“自身造血能力”为目的,2014年以来,引进了包括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高福院士团队、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外科郑树森院士团队、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博奥生物集团程京院士团队、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李兰娟院士团队、解放军302医院王福生院士团队、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金奇教授团队、香港大学艾滋病研究中心陈志伟教授团队、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何晓顺教授团队、解放军总医院刘又宁教授团队、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张福君教授团队、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陈静瑜教授团队、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邱海波教授团队等12个院士、重点学科团队,为医院的临床诊治和科学研究后续发展注入强大的力量。医院获深圳市公立医院管理中心2017年度学科建设优秀奖。

2017年5月,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正式获得广东省卫计委颁发的肝脏移植、肾脏移植“牌照”。医院现全力建设器官移植中心,并以器官移植工作为龙头推动医疗水平综合发展,打造医院核心竞争力。短短4个月内,完成身后器官捐献和移植手术39例,所有接受器官移植患者随访情况良好。在深圳市乃至广东省引起了强烈的关注和良好反响。

2018年2月26日,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中国科学院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实验室、华大基因、中兴网信-巴西FIOCRUZ基金会建立传染病预防与研究中心。中-巴将建立新发突发传染病信息共享网络、病原数据交互网络;中国分部落地在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负责流行性疾病如流感、基孔肯雅病、寨卡热、登革热、黄热病、奥罗普切热以及其他感染性疾病(例如结核病)的研究;巴西建成以中国自主知识产权设备为核心的检测实验室;巴西临床医院建立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相关检测产品,抗感染病药物的推广验证实验室。

三、实验室建设
作为深圳科研领头单位之一,医院设有深圳市肝病研究所,配套实验室面积4682㎡,建设有P3实验室和SPF级动物室,其中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面积3900㎡,P3实验室391㎡,动物实验室391㎡,为全市医院所独有。购置的科研设备总价值超过5600万元。包括illumina事代高通量测序仪、Sequenom Massarray生物芯片质谱系统、Zeiss共聚焦显微镜、高效液相色普仪、超速离心机、磁珠细胞分选器、激光显微切割仪等。建立完善了高通量MassARRAY核酸分析平台、细胞免疫分析技术平台、分子生物学技术平台、实验动物技术平台,在满足自身研究需要的同时技术平台还对国内的科研院所进行开放服务,实现了资源和技术共享。实验室先后与国外著名学府、研究机构进行合作交流,其中包括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美国麻省大学医学院(UMASS)、美国Trudeau研究所、美国Tufts大学以及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等。

四、科研成果
近5年来,医院先后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24项,国家、省自然科学基金33项,累计获得科研经费超过2亿元。2012年感染病科引进的香港大学“新发传染病研究团队”获深圳市“孔雀计划”资助(2500万元)。2015年获得深圳市卫生系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先后获得国家“十二五”传染病重大科技专项分课题18项,国家“十二五”传染病重大科技专项牵头1项。近3年共发表论文统计源论文380余篇,其中SCI论文120余篇,包括国际杂志《N Engl J Med.》、《Science》、《Nature》、《Lancet》、《Nat Genent》、《PLoSPathog》等论文10余篇。国家、省、市级奖项9项,获得发明专利9项。

2017年,医院在学科建设方面突飞猛进,在自然出版集团以指数方式发布的“中国医院自然指数”排名全国第87位;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发布的26个专科科技影响力排名中,结核病学排名全国第6位,传染病学排名全国第18位.

五、下一步发展规划
随着医院的飞速发展,医院床位迅速饱和,2013年-2016年市政府先后批准并启动医院改扩建工程一期、二期建设。医院改扩建工程一期项目政府投资8.7亿元,新增床位850张,项目拟于2018年竣工并投入使用;院改扩建工程二期项目政府投资27.3亿元,拟新建设床位950张,项目预计2020年底竣工并投入使用。改扩建工程建设完成后,医院总建筑面积超过43万平方米,总床位将达到2300张。
未来五年,医院将以打造广深医疗高地高水平医院的标准要求,争创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成深、港、澳及珠三角地区集医疗、科研、教学与预防保健于一体,国内一流、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化综合三甲医院。一方面将以需求为导向,发挥区域协同作用,系统加强临床科研资源共建共享,推动生物样本、医疗健康大数据等资源的高效整合利用,尤其是在结核病、新发传染病领域建成国际一流水平的生物样本库和数据库,为高水平科技攻关提供条件平台支持。另一方面继续引进高端人才,加快人才“走出去”步伐,培养临床研究专业人才,加强对医学科技领军人才和优秀创新团队的培养,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与世界水平接轨的科研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尤其是在器官移植事业上,要强有力引进和培养器官移植学科专家团队,夯实学科内涵,全面铺开建设医院器官移植事业,争取2018年进入国内大器官移植医院第二方阵,2019年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进入大器官移植医院第一方阵,为深圳市民的健康保驾护航。同时,医院还将积极开展疾病防控领域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将与华大基因、中兴通讯、腾讯、迈瑞等一批深圳本地优秀企业和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单位合作,推进重大疾病国际科技合作研究网络的建设,打造国际化临床科研攻关团队,以 “一带一路”倡议为契机,争创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打造国际化水平医院,推动深圳医疗走出国门。

医院风采

该医院暂未更新薪酬待遇!

该医院暂未更新动态!

关注微信公众号 面试通知早知道